1
读者
37
内容

2023,记录和分享我这个互联网人转传统行业的品牌运营、内容建设的认知。互相启发,感谢关注,把路走宽。

全部文章
作者胡漾头像

胡漾

2024/11/13

情绪共鸣才是品牌的核心能力。

过去,品牌是高高在上的存在,通过广告和营销塑造形象,传递信息,只需要关注渠道的投放和曝光量。但如今,品牌不再只是产品的提供者和服务的保障者,而是情绪的接收者和反馈者。

每一次品牌危机的到来,都是一场考验它能否处理、甚至是能否理解用户情绪的考验。这种考验之下,不少品牌都意识到,情绪共鸣在构建品牌价值中已经不再是附加项,而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想象一下:某品牌在社交媒体上遭遇了一场舆论风暴,起因或许只是某位员工的行为,或是一条引人误解的广告,而用户的反应却不止于愤怒,还伴随着深层的情绪爆发。这样的情绪浪潮,不只是因为品牌做错了什么,而是人们心底里积压的负面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品牌如何去回应这种情绪?就像遇到一位心情低落的朋友,如果上来便是“事实证明你错了”,恐怕只会火上浇油。品牌在危机管理中往往会忽视的,就是这个类似生活中“情绪安抚”的过程,而直接转向问题的“澄清”或“解释”。

在这个时代,很多品牌的危机管理误区在于,以理性的方式去应对情绪。人类的情绪不是那么简单的“对错”二分,更多时候,它复杂、多变,甚至模棱两可。

在一个负面事件中,不同的用户会出于各自的情境表达情绪,有些人是对品牌表现不满,有些人则是找到了宣泄个人情绪的窗口。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胖猫事件”,一个最初本意可能是善意的行为,最终却在层层发酵中演变成了负面反应的放大器。这种放大器在社交媒体中尤为显著,用户对于品牌的预期与现实表现之间一旦出现差距,就会将负面情绪迅速地传递出去。品牌如果只关注如何回应事件本身,而不去考虑情绪的来源,便很容易陷入一个“越解释越激怒”的困境。

这时候的关键,便在于“情绪共鸣”。情绪共鸣的难点在于品牌是否能理解并感知到用户在背后真实的情绪需求。品牌面对用户情绪时,理性地解释或澄清问题只会使人感到冰冷,甚至更具攻击性。正如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亲密朋友的一句抱怨“我真是倒霉透了”,如果直接回以“其实没那么糟啊,你只是喜欢抱怨而已”,往往会招来更大的反感,甚至让朋友更加沮丧。品牌在与用户沟通中,也同样面临这个困境。简单的“解释”就像是在冷冰冰地告诉用户“你没事,是你误会了”,没有共情的语气便将品牌推向了冷漠的一方,甚至成为情绪的对立面。

有效的情绪共鸣,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真诚地理解并回应情绪。例如,有些品牌成功的回应会先用温柔的语言去包裹住事实,用“我能理解这让你很失望”这样的开头来逐步回应用户的感受,而不是上来就一阵道歉或干巴巴的解释。这种先接受情绪的方式,往往比直接的澄清更能抚平用户的不满。胖东来的回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次面对负面事件,他们往往会以一种诚恳的态度传达品牌的责任感,而不是急于撇清责任或解释争端。这种情感的真诚,反而让用户从质疑转向了信任。

在情绪时代,情绪管理变成了品牌公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进一步看,情绪管理不仅仅是危机处理的工具,更是重建品牌价值的桥梁。可以这么说,每次危机中的情绪管理,其实都是在构筑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情绪触点”。这个触点会让用户看到品牌的态度、温度和真诚,看到品牌对用户的不安和不满的回应。在这样的沟通中,用户的情绪逐渐被安抚,品牌的形象也会逐步得以重塑。这就像是在亲密关系中的危机处理,真诚的回应和共鸣可以让关系更加稳固。

品牌在面对用户情绪的时候,需要做的不是控制,而是共情。我们经常说,一个好的品牌是有温度的,温度不是高高在上的热度,而是冷暖自知的“共感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在社交媒体上更倾向于走情绪共鸣的路线。一个真正懂得如何处理情绪的品牌,往往能够让用户在情感上有所依附,这种依附感比单纯的产品功能更具吸引力。就像是耐克通过“Just Do It”的理念打破了运动鞋的专业局限,把“努力超越自我”的理念根植在品牌之中,让用户不再只是购买一双鞋子,而是在追寻一种不甘平庸、勇于挑战自我的情绪寄托。

在这个情绪化的时代,品牌的内容和传播方式也正在从简单的流量追逐转向情感共鸣。这并不意味着品牌要放弃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而是如何在这些传播中注入情感价值。真正的情绪共鸣要建立在品牌与用户深层次的对话之上,要满足的不再只是用户的娱乐需求,而是他们的情感需求。品牌的存在价值也因此从一个商品提供者逐渐向情绪的理解者过渡,成为用户在生活中遇到不安时能信赖的角色。情感共鸣的建立,并不一定要求品牌在危机中做出完美回应,而是在回应中让用户看到一种诚意、一种态度。就如同生活中一位朋友真诚的安慰,往往比理智的分析更能让人感到温暖和慰藉。

这也启示品牌在日常管理中不要等到危机出现才开始思考情绪管理的策略。品牌的情绪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持续的机制,从用户的情绪变化中不断汲取信息,并在品牌的各个层面上进行渗透。举个例子,一家咖啡品牌在面对因员工压力引发的“咖啡师打人”事件时,如果早已建立起理解员工情绪和关怀顾客体验的机制,便能更好地应对舆论的质疑。这样一来,用户并不会因为单一事件将品牌打入负面,而是会基于对品牌的情感认知形成更客观的评价。

情绪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品牌从冷冰冰的符号转化为一个具有温暖的人性化形象。这种形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单靠一次成功的危机应对完成,而是要依靠日积月累的情绪触点,形成用户对品牌的长期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会在危机中为品牌争取缓冲时间,也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为品牌的独特竞争力。一个懂得情绪管理的品牌,不会单纯追逐流量,而会注重与用户之间的情感链接,让每一次的互动都成为价值的传递。

或许很多人会说,流量才是品牌生存的根本,情绪管理不过是锦上添花。但事实证明,在今天的社交媒体环境中,单纯的流量追逐很难换来用户的忠诚。真正让用户对品牌保持忠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依赖感,甚至是情感共鸣。人们之所以选择一个品牌,是因为这个品牌在他们的生活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还给了他们某种情感上的满足感。换句话说,用户在选择产品的同时,也是在选择一种与自我价值观契合的情绪表达。品牌的情绪管理不仅是危机处理的一种手段,更是品牌构建情感价值的底层逻辑。

在情绪共鸣的品牌关系中,品牌逐渐成为用户生活中的一种情感标识。就像人们会对耐克的“Just Do It”产生共鸣,对苹果的“Think Different”心生向往,对胖东来的品牌文化投以信任,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在用户心中留下了情感记忆。这些记忆是品牌价值的真正所在,也是品牌在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的情感资产。情绪化的共鸣,让品牌成为生活中的情感寄托,让品牌不再是冷冰冰的商品标签,而是用户生活中的伙伴。

当品牌公关从冷静的危机处理走向温暖的情绪管理,品牌不再只是销售产品,而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情感支持。未来的品牌竞争力,将不仅仅取决于其在产品功能上的优势,更取决于品牌在用户生活情境中所扮演的情感角色。

作者胡漾头像

胡漾

2024/11/05

罗列参数,等于自嗨

在数码科技消费品类中,品牌们喜欢罗列一系列复杂的性能参数,看似给了用户很多选择,但实际上却让人感到困惑。用户面对这些参数时,往往只能凭直觉做决定——电池续航够不够?屏幕亮不亮?处理......

作者胡漾头像

胡漾

2024/08/31

情绪不对齐,表达无意义

策划品牌活动、策划内容栏目之前。有一个严重被忽视的前提就是载体能放大什么和抑制什么。

每个媒介载体,都会因为其传播能力放大一些信息、抑制一些信息。

比如bbs时期,放大的......

作者胡漾头像

胡漾

2024/01/12

公开挑战劳动法?这届高管们的胆子太大了!

我严重建议所有上市高管在抱怨自己员工、年轻人生活状态之前,找我普及一下基本的常识。你们一个个位高权重的,确实没有时间理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我理解,我共情。你们都操心世......

作者胡漾头像

胡漾

2024/01/11

爷叔端饭,程前这个阿宝把碗给摔了

老帮菜VS小年轻现在是个真人秀系列剧了。

第一季是东方小孙vs董宇辉,年轻人完胜。

第二季是周鸿祎vs程前,年轻人意外的输了。

越有反差的瓜,影......

作者胡漾头像

胡漾

2023/12/16

个人魅力凌驾公司,根本就不是问题

在信息(稀缺的关注度)和情感驱动的社会中,个人的魅力和信息传播力量变得至关重要。大多数企业只是因为解决了低成本却高关注度的问题,就打败了同类。

但个人魅力太强,凌驾组织......

作者胡漾头像

胡漾

2023/11/17

格力事件启示录:吃个瓜而已,消什么费啊

流量搞得太有效率,企业品牌就危险了

格力的事儿给好多做品牌流量的老板提个醒。之前通过综艺节目事件,现在又是王自如教年轻人给领导情绪价值。惹得媒体各种角度,然后格力报警。......

作者胡漾头像

胡漾

2023/10/11
AI工具导航站